供应链优化,就是通过业务策略去优化供应链,是对从需求到最终交付的全业务流程的优化。供应链优化一定是能够直接对库存与缺货/交付指标产生影响的优化,否则就是采购、生产、物流等业务环节的优化。供应链优化可以实现巨大的优化效益,相比单个业务环节的优化,优化效益是数量级的不同。
这是来自于实践的经验,这个数量级可能是一个数量级,更可能是两个数量级。我曾帮助一个企业半年降低库存十亿元,几乎不再缺货,采购成本还可以降低几个点;某备件业务优化案例:整体业务规模十亿元,年可以实现综合业务优化效益年三千万;为某设备企业设计新的产销协调计划体系,可以实现十亿元库存下降,采购成本降低2个点没有问题……在这些企业,如果用常规方法,能在采购、生产、物流等单个业务环节发掘出百万级别的优化空间,已经是非常大的优化了。(采购可能降本金额大,但是副作用也很大)。所以每一次供应链优化的效果和改进空间难以想象的大,自己都感动很震惊。
常见的供应链优化包括:改变运作模式(MTO、ATO、MTS等)、调整预测流程、改变安全库存策略、改变计划流程、变更存货不足的分配策略、调减品种数量等;供应链优化肯定是跨部门的:库存和交付的调整至少要涉及到销售部门,还有具体执行部门,计划肯定也要参与,所以每一次供应链优化基本上都是全链条的优化.
供应链优化为什么效果大?因为它直接影响库存和缺货/交付。此前我已说过,根据库存成本观,库存是企业最大的成本。很多行业,比如时尚行业、电子行业、生鲜农产品,谁能够控制库存谁就是赢家,所以实现库存降低是很大的改进。但是库存是一个非常综合的结果性指标,很多企业降成本是行家,要降库存就外行,任何因素都会影响库存,降库存就好像天狗吃月亮——无处下口的感觉.
供应链优化效果大也是供应链特点使然。供应链各环节业务是环环相扣的,供应链上如果采取了一个错误决策,往往需要另一个或者多个错误决策去平衡弥补,所以错上加错导致了改进空间很大。这里有一个例子:某快消品企业,要求经销商做预测,总部汇总预测再调整。为了督促经销商把预测做准确,考核经销商预测准确率,规定经销商实际拿货超过预测30%偏差就不发货。实际业务中经销商预测误差超过30%几乎是肯定的(准确率在20-70%之间),但总不能有需求不发货呀,所以这个制度执行得很不严格,于是总部又安排人来抽查这项制度的执行,这就是供应链策略的错上加错。根据供应链业务逻辑,其实只需要总部直接做预测就可以了。销售总部以及经销商没有必要每个月上上下下做预测收预测,300多个经销商做预测,预测收集处理工作量是巨大的;经销商也不会因为要操纵预测准确率而提升库存水平,也不会出现预测偏差大而拿不到货的情况。这个优化有多大呢?单纯从人工来说就能省不少。
供应链优化,也是没有副作用的优化。不像采购降本经常会导致质量和交付问题,物流成本降低可能会导致响应时间变长等等,供应链优化不会有任何副作用,总的说来,库存降低,缺货也会减少,对各个方面都是优化。所以供应链优化是皆大欢喜的优化。
很多企业还没有理解供应链的概念,没有供应链整体的业务逻辑框架,所以也就无法实施供应链优化,无从体验供应链优化的巨大效果。在这方面,国内企业还需要好好修炼。